近日,我校收到五封来自共青团大余县委、大余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感谢信,对我校团委组织4名大学生参与该县寒假志愿服务表示感谢。


蓝歆,工商管理学院20级市场营销2班学生,学校第二十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陈荣薇,会计学院19级会计9班学生;旷薇,数字经济学院20级会计29班学生,学校第二十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曾琼,外国语学院20级商务英语2班学生。4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组织的“寒假文明实践”项目号召,寒假返乡后主动到社区(村)报到,协助报到单位开展了疫情防控、环境整治、防诈骗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志愿服务,受到服务地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团委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内涵建设,整合校内外共青团资源,致力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建项目:健全实践育人体系
以学习和志愿服务为主线,团委融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形成于一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研、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教学,不断健全实践育人体系。
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项目中,学员被要求按临时班教学计划集中在寒暑假返乡期间到社区(村)报到开展志愿服务,2020年、2021年共计569名学员在家乡参与疫情防控、政务实习、垃圾分类、城市创建等实践,团委先后收到感谢信83封;在“大学生骨干扬帆计划暑期实习”项目中,2020年暑假,17名学生干部在暑期集中进入九江团市委、税务局、妇联、财政局等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政务岗位实践体验;在“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中,团委积极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汲取智慧、施展才华、增长才干。在“西部志愿服务计划”项目中,共7名优秀毕业生经个人报名、校西部计划项目办组织遴选、体检等层层选拔,在新疆、西藏等地开展支教扶贫服务;在“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中,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红色教育、安全教育、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教育关爱服务,用爱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用真情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人生。
创品牌:传递青春正能量
经过多年的摸索,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了项目化、基地化、品牌化、规范化运作模式,通过不断加强的志愿服务内涵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暖冬行”志愿服务是团委长期开展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从2012年起,每逢春运和重大节假日,在九江市火车候车大厅及周边区域,都能看到一群“红马甲”向旅客提供引导咨询、车票改签、特殊困难旅客帮扶等服务。9年来,有1300多名志愿者投入行动,服务时间累计超过2万小时,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为缓解春运压力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慰问。
“爱心财院”活动是团委长期开展的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系列帮扶活、通过爱心雨伞、爱心捐赠、爱心基金等子项目的长期运行,塑造财院“爱心文化”,五年来,爱心基金共帮扶困难大师生近200名。在“微心愿·悦读”活动中,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为武宁县鲁溪镇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提供阅读指导、作业辅导、亲情交流等志愿服务。在“微心愿点亮财院”活动中,志愿者们收集困难学生的微小心愿,并力所能及地给予捐赠和帮助。
育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多年来,团委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关心社会、服务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宗旨,将开展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化思想引领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共组织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9000余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在江西省卫计委、江西省红十字会、省军区后勤部对江西省各高校无偿献血工作进行评比表彰中,我校3次获“全省无偿献血促进奖”。
强阵地:深化实践育人效果
团委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规范实践管理,发挥团学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服务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家国情怀,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成才。
近年来,团委着力加强社会实践阵地建设,先后与九江市城市展示馆、庐山西海、湖滨社区、武宁县鲁溪镇、九江市图书馆、九江市火车站、庐山市华林镇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1个,为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五年来,学校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收到各类表扬信、感谢信112封,锦旗、牌匾7个,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志愿服务事迹30余篇,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与此同时,团委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团队选拔、过程监督、考核评优等管理规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扩大实践影响力。每年组织近10支校级重点团队、上百名大学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省、市级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五年来,共荣获省、市级优秀团队26支,先进个人500余人。
团委自2019年开始着手深化第二课堂建设,今后将立足各类育人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通识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的实践育人体系,拓展全方位育人路径。
(文/图 王磊)编审:刘翰